导读:为此,针对年轻人的喜好,不少寺庙也开始“推陈出新”,使这届这届年轻人爱上逛寺庙,拍照打卡、烧香祈福、买纪念品、做义工,样样不落。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就有多种经济涌动,说不定寺庙经济在不久的将来,还能撑起一个IPO。
今年清明节,一群年轻人有了新去处——寺庙。
一组来自马蜂窝平台的数据显示,近一周,各地“寺庙”的平均热度涨幅高达138%。
其中,令人意外的是,不断涌入寺庙的人流中,年轻人占了绝大部分。不少游客都有同感,“最近逛寺庙人数猛增,绝大部分都是大学生或者是刚进社会的年轻人。”
忽然间,寺庙成为了年轻人的打卡圣地,甚至在小长假和周末旅游攻略中,寺庙的热度远远高于不少5A级景区。
为此,针对年轻人的喜好,不少寺庙也开始“推陈出新”,使这届这届年轻人爱上逛寺庙,拍照打卡、烧香祈福、买纪念品、做义工,样样不落。
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就有多种经济涌动,说不定寺庙经济在不久的将来,还能撑起一个IPO。
今天商君就带聊聊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去寺庙,寺庙经济又是什么。
为什么年轻人钟爱去寺庙
自从疫情以来,与寺庙讨论相关的话题就开始进入到年轻人的生活圈子中。
其中,武汉一家道观曾在采访中透露,今年自从疫情放开了之后,凡是到了节假日或者是周末,每天都能达到一万人左右,而疫情之前,这个数字仅是一千人至两千人左右。
后疫情时代,对于还在为升学、考公考编、求职就业等焦虑的年轻人来说,寺庙或许是心灵的另一个慰藉。
更有趣的是,平时对拜佛并不是很懂的年轻人,竟然发展出了一套行业“黑话”。
最近网上有一条被疯传的段子——“前阵子去雍和宫上香,某网友在茫茫人海中听到这样一段对话:‘偏殿是什么菩萨?’‘是一些垂直细分领域的菩萨。”
由此,关于OKR、私域、粉丝、商业变现等营销话术流传开来,拜佛也分出了各种各样的垂直需求。
更多戏剧性的一幕也常被提及——“财神殿外千里排队,姻缘庙前无人问津”。年轻人为搞钱操碎了心。
此前,北京卧佛寺因与“offer”谐音,被网友冠以“offer寺”之名,不少祈求“上岸”的年轻人纷纷前往卧佛寺膜拜。
谈及为什么大家都往喜欢寺庙跑,除了把寺庙当作景点旅游放松,更多的年轻人是在找与这个世界自洽的方式。
或许在寺庙求佛问路的过程中,年轻人能够从生活的重压之下暂时得到解脱与放空,重新学会与“卷”环境和解。
寺庙经济是什么
据携程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近50%。显然,寺庙游已成为年轻人最新的解压方式。
对年轻人来说,寺庙是一个乌托邦般的存在。
踏进寺庙的大门,仿佛是闯入了一道结界。
结界外是KPI和加班,结界内是慈悲与平等。
正如网上流传的段子: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90后选择了上香。”
“在求人和求己之间,00后选择了求佛。”
“在作为和作用之间,你选择了作法。”
“在关系和体系之间,我选择了佛系。”
当佛系的地方不再佛系,菩萨也得跟着加班加点处理愿望,毕竟,年轻人的苦,只有菩萨懂!
寺庙经济爆火的背后,其实是真真切切地“解决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买点和心理诉求”,里面经济的底层逻辑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娱乐式”消费
现在的寺庙逐渐网红化,除了自带文艺气息的环境,还增加了满足穿汉服拍照的寺庙墙,还有灯光投影与建筑雕塑完美结合 ,比起传统寺院,他更像是一个梦幻出圈的美学空间,大大满足了年轻人拍照打卡发圈来进行社交的娱乐需求。
所以,自发性的品牌传播,比任何营销手段都来得强!
2、“有趣式”消费
从年轻人感兴趣的各个方向展开“围剿”,寺庙早已成为了多功能、复合型公共场所。
他们的法宝,包括且不限于茶咖、文创、法物等。
为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帆布包,上面印着“我佛尽该喜欢你”等字样;以及年轻人们由慈杯咖啡包装,引申出了“今天你是中悲、大悲,还是超大悲”的梗。
所以,“好玩有趣”才是年轻消费的买点。
3、“体验式”消费
很多寺庙的体验手段也是层出不穷,重视打造年轻人重视的仪式感、注重与用户互动,比如现场开光,还有寺庙看展,学国学,还有接受心理辅导和五花八门的培训课程。
所以,体验,互动,参与,才能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品牌文化,提高转化率。
4、“稀缺式“消费
能让当代年轻人服软下跪的,只有寺庙;而能让他们不愠不燥排队2小时的,只有寺庙法物流通处。
为了请一串法物自愿“罚站”数小时,队伍从山上排到山下。
所以,当真正能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好产品遇上了饥饿营销,就会出现类似于“火上浇油”的持续火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