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猪肉价格下降成CPI下跌主要原因 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11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解读了10月份的经济数据。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0 1%,成为带动价格水平回落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10月份经济数据时表示,猪肉价格的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到猪肉供应的增加和需求的减少的影响。一方面,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2019年以来,我国猪肉产能出现了较大的下降,导致猪肉价格持续走高,2019年和2020年的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到42.5%和49.7%。为了稳定猪肉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生猪生产补贴、扩大进口、调动储备等,有效促进了猪肉产能的恢复和增长。2021年以来,我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实现了连续增长,截至10月底,分别恢复到2017年的93.1%和92.1%。猪肉产量也有所回升,前三季度,我国猪肉产量为3158万吨,同比增长19.4%。
另一方面,受疫情防控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我国居民对猪肉的需求有所减少。疫情期间,餐饮业受到较大的冲击,猪肉消费量明显下降。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更加多样化和均衡的饮食结构,猪肉在食物消费中的占比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9.5公斤,同比下降13.9%。
关注2
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走势如何?
在新发地市场,近期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波动比较频繁,主要原因是上市量波动得比较大,即每天入场交易的屠宰厂家数的波动导致的。“与新发地市场白条猪价格走势类似的是本周毛猪的出栏价也出现了比较频繁的波动。”刘通表示,猪价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养殖场对前期猪价连续下滑进行抵制,有扛价惜售现象;二是本周前期降温及雨雪天气影响了毛猪的收购及运输;三是对后期猪价反弹的预期,但是随着天气转好及毛猪出栏量增加,预期有所降温,猪价也有所回落。
刘通介绍,从相关方面发布的数据来看,从近期到明年上半年,毛猪的存栏量仍然处于较高的位置,供应仍然有略大于需求的状况。“因此,猪价、肉价都难以出现持续性或者实质性的反弹,适度压缩产能仍然是养殖场绕不开的课题。”
上周后期,肉价在波动中下行,猪价也在波动下行。刘通表示,新发地市场肉价下行,主要是供应状况逐渐稳定;猪价下行,主要是近期毛猪的存栏量仍然充足,一些养殖场实际上正在面临一定的销售压力。他认为,养殖场可以理性看待猪肉的供求关系,抓住价格的波动,尽可能在波峰出栏,不宜压栏较长时间。
10月18日,河北新乐,消费者在一家超市内选购猪肉。图/IC photo
关注3
猪肉价格涨跌对CPI会带来哪些影响?
刘爱华在回答记者关于物价的提问时表示,从10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物价结构性特征明显。她表示,食品价格降幅扩大是带动价格水平回落的主要原因。食品价格回落,主要是受到全国大部分地区10月份天气晴好、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足、节后消费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食品中,猪肉价格影响较大,猪肉价格10月份同比下降30.1%,降幅扩大8.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55个百分点。
为何猪肉价格的涨跌对CPI的影响如此明显?董莉娟表示,猪肉价格是CPI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占CPI的比重约为2.8%。CPI对猪肉价格的变动是非常敏感的,一般来说,猪肉价格每上涨或下降10%,就会带动CPI上涨或下降约0.2个百分点。因此,猪肉价格下降是CPI同比降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关注4
核心CPI为何要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
10月份的数据公布之后,物价形势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尤其是10月CPI同比下降0.2%,是否意味着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对此,刘爱华表示,虽然10月份CPI同比回落,但核心CPI总体稳定。10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环比持平。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4%,其中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和1-9月份持平,价格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
为何核心CPI要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会扣掉食品和能源价格,是因为从经济发展经验来看,食品和能源价格变化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这两类价格更容易受到一些季节性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从观测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讲,采用核心价格指数衡量全社会的价格水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