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届年轻人离婚,开始找人跟拍 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近日,离婚跟拍实例经过一些媒体报道,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进入公众视野。
社交媒体上,围观群众纷纷留言。有人的质疑带有一丝“尖酸”:“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价值观导致的选择错误?”“感觉离婚都是对方的错”……
也有不少支持、鼓励、略带“喜庆”的声音:“这是全网第一人吗?我居然才发现离婚就值得这么庆祝!”“怎么办,隔着屏幕想给你放一挂鞭!”
宋女士真诚地回复了一些她认为不错的留言:“让我们隔空击掌!”
后续,宋女士公布了自己离婚的理由,她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疑似前夫有不忠行为的“证据截图”,随后开启了新的旅游生活,目的地是新疆。
综合视频中的信息显示,宋女士今年33岁,是一名网络博主,主要分享旅游、宠物、生活方式。
据媒体报道,宋女士几个月前去民政局提交离婚申请,她发现大厅里很多登记结婚的人会请摄影师跟拍。宋女士认为:“既然结婚有相应的仪式感,那离婚也需要。”
和朋友吃饭时,宋女士将这个想法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诉好友摄影师Felix。Felix也同意跟拍宋女士领离婚证的全过程,包括录制这场离婚主题party的视频。
截至发稿,这条视频已获得23万点赞,1.7万收藏和将近1万条评论。
同时,这也是摄影师Felix第一次尝试离婚跟拍。他将这个案例晒到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后,又接到了几场离婚跟拍邀约。Felix自述,会和客户聊一些过往的经历,并设计一些“镜头语言”。宋女士的这次跟拍,Felix就给出了一些“创意”:领完结婚证后,用剪刀剪断一个“利是封”(红包的广东方言)封面的“囍”,剪断一半仍然是“喜”,证明自己仍然是开心的。
Felix还对媒体表示,按现在的社会观念,离婚已不再是所谓的人生败笔,是当代年轻人跟过去的自己告别,也具有一定仪式感。“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自我认知,只要当下的状态是满意的,我觉得任何形式都是可以的。”
“再也不想拍离婚了”
相比于宋女士“爆火”的案例,另一位专注拍摄结婚的摄影师卢冰(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前不久也接到过一次私信跟拍离婚邀约,但这次体验让自己很不适。“从我个人的拍摄实际体验来看,并不觉得离婚跟拍是值得宣扬的事。”
在接到这一跟拍离婚的订单时,卢冰纠结了很久,以至于反复询问女客户是不是认真的。双方沟通了很长的时间,卢冰想要弄清楚拍摄离婚的动机和诉求到底是什么。在卢冰看来,自己是因为自己强大的猎奇心理最终促成了同意接下这个订单。
女客户表示,自己希望一人跟拍摄影,一人跟拍纪实短视频,要求拍出自己神情自然、开心的一面就行了。
为此,卢冰设想了很多“预案”。“跟拍离婚和跟拍结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拍摄主体的配合度。”
“结婚,大家都欢天喜地,摄影师要求摆出什么姿势对方几乎都会配合,但是离婚,大概率是无法配合的,尤其是离婚双方的意志不统一的时候,还会涉及侵犯隐私等问题。”卢冰说。
拍摄之前,卢冰甚至还想到了自己可能会挨揍,在女客户的反复保证,并全款预付的情况下,自己最终还是答应了。
拍摄当天,卢冰也很紧张,他选择了戴上帽子、墨镜、口罩,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和双方尽量保持距离,尽量不去交流。可即便如此,在跟拍的过程中,周围人和民政局工作人员仍然对卢冰投来了异样的眼光。
离婚当日,双方几乎是例行公事,非必要不交流的状态。全部流程结束后,男方快速离开,虽然过程中女方有过嘴角带笑的一些瞬间,但卢冰还是感觉她在强装镇定。
为避免尴尬,拍摄结束后,卢冰悄悄给女客户发了个信息,表示后续将会把片子通过网盘方式发送给她。
但女客户后面回复卢冰,视频不想要了,只需要几张照片就可以了。“对于我们摄影师来说,或许这就是一次猎奇的经历,但这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是另一种痛苦。”
在卢冰看来,相比起宋女士的“单身派对”来说,离婚跟拍更像一种生活纪录,由于参与者身份的不同,注定带来的体验也不一样。如果跟拍本身无法带来满足和快乐,这个订单给所有的参与者都带来了障碍,那这样的形式注定无法走远。
经历了这次跟拍后,卢冰决定不会再拍摄离婚了。
产业壮大?没有逻辑
对于离婚跟拍的现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於嘉将其定义为“庆祝离婚”相关行为之一。於嘉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当前该行为虽然仍然很小众,但是背后反映更多的还是社会对离婚态度的持续变化,更加宽容。
“据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更高比例的离婚是由女性主动提起。离婚者,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在过往常常会被污名化,被歧视。但是随着离婚越来越普遍,整个社会对于离婚的接纳程度更高了。”於嘉表示,“如果离婚这件事情本身正变得‘中性化’,那作为一个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有人希望能够通过影像形式记录下来,也是合理、合乎逻辑的。”
“另一方面,以往社会普遍的观点会更多认同结婚比离婚强,认为离婚会为当事人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和后果。但是现在看来,离婚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尤其是随着离婚越来越普遍,也有不少个案能够显示,影响的异质性正在逐步变大。” 於嘉说。
现实中,以部分爱情、婚姻感情生活颇受关注的女演员、女明星为例,也有人在结束一段婚姻之后更专注发展事业,产出市场反馈良好的影视作品便是例证。於嘉认为,“现实中确实也有一部分群体,离婚或许并没有对其产生负面冲击,反而是对生活、工作等多个方面有正向的影响,所以更加印证了相关‘庆祝离婚’的举动有其合乎逻辑的一面。”
既然离婚和“庆祝离婚”有了社会认同的基础和行为逻辑,那离婚跟拍会有相关的“产业逻辑”吗?
婚礼摄影师Uncle Fisher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只有少量摄影师是在社交平台接到极少数离婚跟拍的私信邀约,但这段时间经过媒体报道,似乎离婚跟拍被一些人放大了。”
中国新闻周刊在某平台上进行搜索,发现还有些摄影师提供相关增值服务,例如:除跟拍服务外,100元弹吉他唱歌,200元/小时的陪酒心理疏导,甚至还有复婚跟拍5折,拍摄后2年内带新配偶拍摄打折……
Uncle Fisher认为,“离婚现在虽说不丢人了,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理解,但我不认为这个领域有什么很大的市场。离婚毕竟意味着两个人的感情走到了尽头和终点,又有多少人会有闲情逸致,专门请个离婚摄影师呢?谁出钱呢?AA制吗?一个人愿意跟拍,另一个人就愿意跟拍吗?拍完了摆放在哪里?分享到朋友圈?目前,离婚跟拍我认为仍是噱头更大,网上是能搜出一些信息不假,但是也基本都是广告,几乎没有案例展示。”
“相比之下,我个人认为,恢复单身的个人主题拍摄,以及相关的广告创意,还是可以理解的。”Uncle Fisher表示,“但如果是摄影师专门开辟一个这样的跟拍服务项目、业务线,声称专业拍摄离婚,冠以专业离婚摄影师的名头,那我真是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