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苏轼词中的月下放歌走进现实 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南宋词人辛弃疾在南京留下了一首中秋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东坡由密州知州调任徐州知州。苏辙也随兄来到徐州,停留了上百天,兄弟二人不再“千里共婵娟”,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苏辙住到中秋节以后离去,赴南京(今河南商丘)任职。
此次相聚,苏轼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词《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意思是: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观赏呢?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抒发聚后不久又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苏辙也写了一首词《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记录这件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这首词的上阕,写快乐的短暂相聚和浓浓的手足之情;下阕则透露出离别的淡淡忧伤。
词中提到两人泛舟的徐州古汴河今已不存,但苏轼在徐州留下了许多让人缅怀的古迹和景观。比如为治水留下的苏堤路;为纪念抗洪胜利而建的黄楼(今翻建),其中有苏辙撰写、苏轼书写的《黄楼赋》等碑刻;苏轼多次游览并赋诗的云龙山,山上有因苏轼的《放鹤亭记》而名扬天下的放鹤亭;云龙湖景区及周边有苏公岛、苏公桥、苏公塔,中秋夜,可与亲戚朋友相携赏月,走过千年古迹,追忆一代文豪苏轼,品味他诗文的意境:人生的高潮低谷、得意失意都随清风而去,生命的相聚欢乐、珍贵友情如月光永恒不变。
中秋赏月,表达友谊的还有元代画家倪瓒的两首诗。
一首为《中秋偕徐良夫饮耕云山居》:“酒渴茶瓯沁露凉,石床云卧冷侵裳。团团碧树悬金粟,月午风清梦寐香。”一首为《中秋月下欢饮》:“鸣凤冈头秋月明,一樽能为故人倾。月林满地青苹影,琪树飘香露气清。”
倪瓒是无锡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逝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享年74岁,这是他去世前一年中秋所作的诗。元代统治者实行严厉的等级制度,使得南宋区域内汉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大部分文人放弃了政治追求,隐逸之风大为盛行。倪瓒和大部分隐士一样,将所有精力投入到诗词和书画艺术之中,隐于山林,过着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年中秋,他和徐良夫等人带着酒来到太湖边的朋友家游玩,知己相逢千杯少,畅饮到二更才休息,倪瓒用诗记录下月下欢饮的场景。
如今无锡太湖边的鼋头渚既是太湖风景地,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也是赏月绝佳处,曾被央视评为中国十大“最美赏月地”之首。中秋夜,可登临鼋头渚的高峰鹿顶山,古树参天,幽静古朴,飘来阵阵的花香。远眺四方,观赏明月,让人神清气爽,一洗胸襟。
在盐城阜宁的庙湾,清代诗人黄达写了一首诗《中秋登庙湾小阁》:“轻烟飞槛外,官阁独凭栏。云影垂天阔,湖光入海寒。归帆几片断,远笛一声残。今夜中秋月,何人把酒看。”黄达是清代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此诗写中秋夜景,结尾处抒发了对故人的怀念。
庙湾古城位于江苏阜宁射阳河入海口,相传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修筑而成,历经沧桑,如今按古典园林风格复建,古色古香,集观光、休闲、旅游一体。中秋夜可与家人或朋友到城墙下,仰望屋檐上的圆月,感觉穿越了时空,体会到“月满西楼”的意境。
“身外水天银一色”
表达月下美景和奇幻想象
中秋,明月悬浮在万里天幕之上,慢慢穿行在云中,上下一色,天地澄澈。在江苏各地,也留下许多描写中秋夜美景的诗词。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47岁的他出任涟水军使。涟水位于淮河入海处,环境优美,米芾在闲暇之时最喜欢登临游览的地方是海岱楼,并留下了诗作《中秋登海岱楼》:“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一二句的意思是:中秋在高楼上望月,一片银光洒下碧波万顷的海面。海水为什么如此晶莹光亮?因为除了波光反射,更有无数的蚌壳在展示珠光,呈现非凡迷人的光彩。这是引用了一个民间传说,蚌育成珍珠与月亮的盈亏有关,月满之时,蚌壳打开向着月光,会孕育美丽的珍珠。第三四句后人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那月宫中要是没有砍伐桂花的吴刚,那桂花肯定会在肥沃的月宫里,长得撑出了边际,赞美了月亮的圆润皎洁,还有它的巨大能量。另一种解释是:天上的月亮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的枝条就会一直往西生长,撑破月轮。这引用了另一个民间传说,月亮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是米芾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无法充分施展。
不论哪一种解释,都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此诗米芾还留下了草书作品,诗写了两遍,但末句不一样,一是“桂枝撑损向西轮”,一是“桂枝撑损向东轮”,并且在两遍中间的空隙处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米芾还留下了一首词《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霭霭春和生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这首词气魄宏大,既有玲珑圣洁之感,又有超逸豪放之妙。
海岱楼在是唐、宋时代十分著名的望海楼,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最佳旅游景点,今已不存。现在涟水的五岛湖公园内有众多与米芾有关的景点,如“墨池飞雾”,是米芾离开涟水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将他洗墨处取名“米公洗墨池”,每至清晨,池中会腾起雾霭,故称“墨池飞雾”。如涟漪湖,米芾词中有“千古涟漪清绝地”,湖面开阔,湖水明净,中秋夜漫步园中,亭、台、楼、阁、桥、廊倒映水中,月下朦胧幽静,影影绰绰,让人恍如世外,陶醉其中。
在连云港,清代学者唐仲冕留下了一首赏月诗歌。唐仲冕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曾在连云港任职,做过海州知州,和《镜花缘》作者李汝珍有交往。诗为《海上中秋》(节选):“野馆茅屋海中间,沙田暮色烟回环。合成七宝修月户,独出万顷云梯关。”这首诗是唐仲冕在离开连云港之前所作,过完中秋没几天他便离开了。从诗中看,这年中秋他泛舟海上赏月。
如今在连云港赏月可到连岛,连岛与连云港市东部城区相连,集青山、碧海、茂林、海蚀奇石、天然沙滩、海岛渔村人文景观于一体,云腾雾绕,似海上仙山浮于万顷波涛之上。连岛拥有天然海滨沙滩,中秋之夜,坐在沙滩上看圆月升起,聆听海浪的声响,身心归于广阔海天,如飘荡在仙境之中。
苏州,范成大留下了《秋日田园杂兴》(其一)赏月诗:“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苏州人,曾使金,坚强不屈,几乎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写了四季田园杂兴六十首,这是其中一首。诗中首句“潜夫”指隐士。他在中秋之夜,来到太湖,天地如银白色,城中应当没有这样的美景吧。
石湖风景区如今是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拥有行春桥等景观。中秋夜,苏州有泛舟石湖赏月之俗,称为“石湖串月”。相传,皓月当空之时,行春桥九个环洞各映月影一轮于湖水之中,形成“九月一串”之奇观。
如果想找个幽静地方赏月,也可到太湖的西山岛明月湾。相传,2000多年前,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中秋,几个人坐在栈桥上远眺太湖,皎洁月色泛起粼粼波光,时光仿佛停滞,静享悠远空灵的天籁之音。
近代诗人吴隐在宿迁留有赏月诗《马陵秋月》:“马陵山旷拥高楼,午夜蟾生大地浮。露湿梧桐寒井碧,清光掩映玉壶秋。”
马陵山,北起山东,南止于宿迁境内的骆马湖边,山体连绵起伏,长达百余公里。原宿迁县城北郊的马陵山玉虚观真武殿,始建于明代,院内中间有井一口。每年中秋夜晚,井水映月如镜,为旅游胜地。宿迁第一部县志——明万历《宿迁县志》,记载其为“宿迁八景”之一“马陵秋月”。
中秋夜到宿迁的骆马湖沙滩公园,也别有意境。漫步沙滩,穿梭于沙雕群像间,仰望星空,遥观月色;近赏沙雕,感叹匠心,另有一番风味。
清人高岑在盐城的大纵湖题诗《平湖秋月》:“扁舟一棹泛秋湖,月色平铺似画图。红蓼花疏波滚雪,白苹叶细露凝酥。一天星斗凉如洗,两岸人烟泼欲无。最是夜深风浪涌,水晶盘里走龙珠。”
大纵湖自古为盐城赏月胜地,每年中秋节,都有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湖面烟波浩渺,中秋望月,视野开阔,天上月和水中月交相辉映。
镇江金山,明代诗人吴嵚作诗《金山中秋喜晴》:“倏忽空江宿雨收,湿云卷尽一天秋,槎通银汉人何处,潮涌金波月满楼。驯鹊影翻岩底树,游龙光吐夜深湫,相逢况是烟霞客,倚醉狂歌指十洲。”
金山位于镇江市西北,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宋时原本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积,遂与南岸毗连。山上之金山寺为著名古刹。中秋如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让人生起无限的遐想和情思。
“却忆玉人桥上坐”
表达追思往事和心中感伤
《诗经》中描写月出时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皎洁的月夜之中,不由想起了意中人,古人从望月联想到美人的绰约、浪漫的往事。
南京白鹭洲公园有座玩月桥,清人周雪客在秦淮古迹诗有云:“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马湘兰是明末清初时金陵秦淮河畔名噪一时的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每逢中秋之夜,南京城内甚至外地的书生士子们慕马湘兰之名前来,纷纷聚集在秦淮河的玩月桥头,或赏月赋诗,或笙箫弹唱。明朝灭亡后,玩月桥逐渐衰落冷清,风雅秦淮成为旧事。1972年,白鹭洲公园重新修葺,马湘兰故居即设在玩月桥旁,对面就是白鹭洲公园河中看台。中秋佳节时,来到玩月桥,烟柳画桥,月色朦胧,似见佳人踏歌而来。
南朝宋期间,生于建康(今南京)的诗人谢庄代表作《月赋》中有“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徐凝的《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些诗都是由明月想到了美人,如今南京的夫子庙、扬州的瘦西湖都已是中秋赏月胜地。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南京留下了一首中秋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此词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12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慷慨激昂,但都未被采纳,他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苦闷心情。
词的意思是:一轮秋月缓缓移动,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条,有人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词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所说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他希望能借月光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
这首词具体写于南京何地已无考,但辛弃疾在南京留下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几首重要的词都是作于赏心亭。赏心亭始建于宋代,曾是南京水西门内一处名胜,曾数毁数建。经专家论证,参照宋代建筑书籍和现存宋代建筑的建造手法,在水西门西广场复建赏心亭,采用宋代官式风格,八角歇山顶。中秋在赏心亭赏月,登楼极目远眺,尽赏内外秦淮风光,遥想当年辛弃疾登临于此,感受栏杆拍遍无人会的爱国情怀。
“台星正在广寒宫”
表达颂扬功德和未来祝愿
1084年的中秋,扬州太守吕公著在云山阁设宴,秦少游应邀参加,呈诗《中秋口号》:“云山檐楯接低空,公宴初开气郁葱。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香槽旋滴珠千颗,歌扇惊围玉一丛。二十四桥人望处,台星正在广寒宫。”
“口号”是诗体一种。云山阁旧址位于现在扬州的瘦西湖五亭桥西北隅。诗歌写了中秋赏月的盛况:满目的旌旗,激天的鼓吹,香气扑鼻的酒槽倒出了美酒,一排排美人献上歌舞。最后两句是颂扬吕公著,台星指三台星,喻指宰辅。广寒宫指月宫,有蟾宫折桂之意,在月明之夜,恭祝吕公著能到中央任职。
中秋赏月,晚清以来五亭桥是首选打卡地。相传八月十五月圆之时,撑船到五亭桥下,就能看见每个桥洞下都有一个月亮。《扬州览胜录》中说:“莲花桥,俗名五亭桥……三五之夕,皓魄当空……金色晃漾,众月争辉,倒悬波心,不可捉摸。”皓月当空之时,五亭如同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亭玉立。天地清澈,湖中波光闪耀,月影浮摇,让人如痴如醉。
明朝诗人袁华在常州时的一年中秋写了和韵诗《毗陵许左司中秋对月席上次韵》(节选):“毗陵中秋月色好,清光散落千林表。乌台御史紫微郎,一笑相逢即倾倒。璚(即‘琼’)楼玉宇净无尘,金粟吹香爽气新。靓妆行酒谁家女,恐是天上乘鸾人。”这首是应酬之作。袁华,昆山人,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毗陵指常州,左司为官职名,次韵是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此诗较为通俗,写月下美景与美女。
中秋,在常州可去西太湖揽月湾,在月色映衬下,湖面上耀眼夺目,尽显浮光掠影的曼妙风韵,还可享受湖鲜美食,体验游艇骑行多种活动。
明月除了祝福上级或领导之外,还可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清代诗人康发祥在泰州写有《海陵竹枝词》:“月宫人祭在中秋,果品堆柈(同‘盘’)各样收。更向水乡求异物,鲜红菱角又鸡头。”竹枝词是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民歌,刘禹锡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风土人情,流传甚广。这首词侧重于写乡土风俗。
中秋节拜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源自我国一些地方对“月神”的崇拜活动。当晚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就案前拜之。男子拜月,盼蟾宫折桂;女子拜月,愿貌似嫦娥。宋人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倾城人家女子,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有的地方,男不拜月,只担任赞礼、执事等协助工作。
泰州是水乡,拜月之物不单是成堆的各色果品,还有菱角和鸡头米。
清代诗人李懿在南通也写了一首拜月的词《望江南·通州好》:“通州好,良夜值中秋。环饼一盘形借月,湘裙六幅拜当楼。手引藕丝柔。”
中秋夜,在泰州和南通,你都可亲身体验传统仪式。泰州的稻河古街区以古礼祭月的方式与游客一同祈求国泰民安、合家团圆,在祭月大典结束后,还将祭月祭品分发给观礼群众,让月神福泽播撒。在南通城隍庙,中秋夜举办拜月活动,来自周边的群众相聚城隍庙,观看杂技表演、汉服表演、民乐演奏、民族舞蹈等节目,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度中秋节。
赏月,各地表达的形式不同,但离不开团聚和欢乐,阴晴圆缺,喻人情世态;对酒当歌,是不眠之夜。“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愿所有人珍惜每一个快乐的中秋节,愿皎洁的明月照亮人生的每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