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妈妈给女儿停掉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 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杭州一个女孩小升初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父母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觉得是孩子不想上学,小题大做。初三时,女孩已经出现了自杀倾向。就诊后,母亲甚至擅自停掉了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给她换成了维生素片。
这种误解其实普遍存在。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一般是由于长期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或者是精神上受到某种刺激而引起的,但由于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意志力减退,加上情绪低落的严重程度与实际处境极不相称,导致很多人都对抑郁症患者缺乏同理心,认为一个人说自己有抑郁症,其实就是矫情,心情不好,抗压能力差。
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敏感、脆弱、叛逆的青春期,可能平常跟家长的沟通就不太顺畅。即便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也可能会被成年人简单地认为是“不乖,不听话”。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是靠装病来逃避责任,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是不够优秀,不够坚强才会如此。更有的家长过于以自我中心,觉得孩子患上抑郁症是一件丑事,是对自己抚养教育能力的一种否定。
这就是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妈妈对女儿做出“换药”的行为了。这就是在内心污名化抑郁症之后的一种错误认知:心情不好就调整到好,不听话就教育到听话,只要孩子不吃药,孩子就没有得病,我对她的爱和照顾就没有问题。
这种行为不但愚昧、自私,而且很危险。抑郁症是一种病,就跟一般的重感冒,肠胃炎一样,病情到了一定程度,就是需要药物治疗的。在治疗过程中擅自停药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撤药反应,导致病情波动乃至复发,甚至让病情越来越严重,治疗越来越棘手。家长一时的疏忽大意,或是习惯性地自欺欺人,对孩子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甚至有终身的遗憾。
据报道,《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而且有研究认为,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也就是说,这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普遍性、严重性的问题,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全社会重视的第一线,就是家长一定要重视。
而从很多媒体报道和社会调查来看,当前,还是有很多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是不够的,甚至有一些家长的不当行为,在家庭中营造过分紧张的气氛,自身原因造成的家庭结构失衡,本身就是给孩子的心灵加压,造成孩子心理健康受损的“病灶”。
家长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当然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守护者,而如果家长自身心理都不够健康,不能正视和重视心理疾病,不能就心理健康问题与孩子正常沟通,那么守护就无从谈起。所以,要更好地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再有年轻的生病被可怕的心理疾病夺走,家长应该要先看看“心理病”,先让自己的身心健康起来,观念科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