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庞博以为种地吧就是一张PPT 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庞博没想到吧,种地吧居然是来真的,之前以为是一张ppt,接过来之后后直接就上手了,节目组不来虚的,庞博准备好种地吧~
第三期节目里,第一位《种地吧》的“宣传大使”庞博惊喜现身,很多观众第一次听说这档节目的设定就是在他的脱口秀里:“让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男生,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用六个月的时间种出一万斤粮食……真正的‘男团’再就业。”而刚到节目,在泥地里拔不出脚的庞博就直接表示:“对不起,我来这十五分钟我已经知道自己在胡说了。”
三期节目过后,谁也说不出这些年轻人是“摆摆样子”“每天录完去酒店睡觉”,只要看过他们越来越熟练地挥舞镰刀、下雪天跳进水里疏通水道、瘫在肥料包里起不来,就会发现这些年轻人是真的认同耕耘土地的价值,尊重天时、尊重粮食、尊重耕耘,而这种真诚的力量,也是节目能够打动诸多观众的关键。
如今,这档没有头部卡司、也并非热门类型的节目逐渐在诸多社交平台形成自来水氛围,更频频冲上骨朵热度指数排行榜榜首。节目突破行业常规,在内容形式、创制模式、主题表达实现“三新”,打开了综艺内容的可能性边界,也让“爱奇艺出品”再一次触动了受众的情感认同。
全新赛道上,真诚是最好的武器
190天,10位年轻人,142.8亩土地,从收割、整地、播种一直到收获。如麦家老师在做客时所说:“这是一个疯狂的节目,疯狂的计划。”
如此真实的长时间拍摄,也意味着成本的节节攀升。导演杨长岭曾分享:“节目拍摄时间很长,所有费用都是1乘190天,所以成本挺高,接近于一档中大体量的节目了。”
但反过来看,只种地,不造话题,不炒人设,埋头刨地抬头看天,从平台到制作方再到品牌方,是否考虑过节目吸引力在哪,真的有人会喜欢看吗?
看过三期节目后,节目的制作魅力显而易见。
首先,节目的设定本身就是一次极具戏剧冲突的挑战,只要十位年轻人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真的埋下头去种地,从艺人到农人的身份反转就是一个绝好的看点。
节目并没有回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存在的转变,如麦家调侃的,脚穿的白鞋在下过一次地以后就成了“废品”,他们也会在收割、排水、挖沟的各个环节走弯路甚至有冲突。但当这种转变真的发生了,观众曾经有多质疑,就会对节目的认可度有多高。
其次,整个190天的种地过程,也是一个具有强目标性、故事性的过程。人与土地的故事其实并不缺乏市场,我们文化里对于粮食、对于土地有着天然的情感,也有着田园牧歌式的向往,有着对耕耘与收获之间关系的认同。
而这也进一步表现为节目魅力的第三点,就是以非常规的游戏环节、制造话题或人物关系等“俗手”,用一个个种地的真实需求串联起拍摄,并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一场场耕耘与收获、经历与成长的好故事,以及有着足够铺垫的情绪“爆点”。
没有手到擒来的成功,也没有来自明星光环的“特殊照顾”,面对抢收、抢种时间不够的“双抢”困境,年轻人从白天到黑夜一天打下13吨粮食,干到自己站不起来;嘉宾来了二话不说,发把铁锹就踏进泥地里干活,在地里碰面再开始做自我介绍;甚至除了开会,年轻人们都没有多少聊天的力气。恰是这种简单,融为令人感动的真诚,让每一次困难纾解之后的喜悦都能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就像麦家说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成名,那么这个方式太笨拙了。”《种地吧》向观众呈现出和以往节目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计流量、不做话题,踏踏实实地先把内容做好,而后再寻知己。
以“真诚”为本质,反套路的节目理念,触动了观众对于内容最本质的需求。对于近年来在热度和招商上存在发展困境的综艺产业,这次真正获得市场认可的创新,或许在指向产业前景所需要的初心和价值感。
粮食安全是国家级命题,也是观众共情点
看《种地吧》节目的弹幕互动,一种明显的感知是,大量观众面对土地和粮食的共情感非常强烈。当节目里年轻人驾驶的农机出现故障,会共情农机主人感到“心疼”;也会质疑收割时是否动作太大掉落稻穗,有务农经验的观众也会解释这实属正常情况。
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发自本能的、模糊的价值认同,中国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让人与土地、人与粮食的关系深度关联。但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粮食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是个经常被忽视的话题。
如《种地吧》开篇明义,如今的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2022年总产量达到6.87亿吨;但也是粮食消费大国,过去两年玉米、大豆、小麦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95%、86.28%和6.44%。加之过去一年里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我们的每一颗粮食,依然来之不易。
解决中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保供,足见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底线的重大决心。因此传递普及粮食安全知识,是节目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爱奇艺制作节目时的立意与责任感。
而通过《种地吧》10位年轻人感知的农民生活,让当代观众得以从一种更加沉浸式的视角,更近、更真实地了解农业、了解粮食。看到这些年轻人累到直不起腰、疼到每天要互相贴膏药,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同赵一博说的“我现在觉得浪费粮食是最大罪名”,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内涵。而这档讲明白“粮食从哪里来”问题的节目,也已然成为保护粮食安全的一部分。
真实的体验也让人看到了当下新农村、新农业的风貌,勾勒出一幅当代农人生活的真实图景,也让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在点滴小事中透露出来,奏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田园牧歌。
新模式
长短结合的全新创制,见证耕耘与成长
节目开播后,“种地小队”还每天直播打卡,播报最新的种地收获,现在的他们,已经开始种植玫瑰花和蔬菜,还养了一群羊。
去年年底录制期间,节目和十位年轻人就分别注册了官抖号“种地吧”和以“种地吧XXX”命名的个人号,每天打卡更新“种地vlog”,以“华东麦王赵先生”闯出名气的“种地吧赵一博”已经有了15.5万粉丝。
这种联动的模式和效率都是综艺行业从未有过的,由爱奇艺与抖音集团、遥望科技等短视频机构合作,首次在《种地吧》身上试验了「长综艺+短直播」的双线内容同步开发模式。
实现的效果,一是基于对深度用户的满足,“种地vlog”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剧透”,也是有别于节目气质的先行版物料,每天各类短视频和直播等内容,让认同节目的观众可以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而从内容角度看,短视频的特质也让观众得以打开更多从艺人角度观察节目的私视角,让长短内容形成有机整体,成为这些年轻人真正被种地这件事感染并获得成长的过程全记录,构成一个能让观众深度共情的成长故事和养成式体验。
二是节目打开了全新的宣发势能,观众不仅可以在爱奇艺上观看《种地吧》正片内容,还可以在抖音、微博双平台观看海量衍生视频,包括选手短视频vlog、助农直播内容,实现了多平台、多端对接的输出效率;开播后,节目还与笑果脱口秀艺人通过直播联动宣发造势。长短视频协同,进一步带给用户全方位、沉浸式的追综体验,为综艺宣发领域打开了更多想象力。
三是为节目解锁多场景、多路径的商业合作方式。除了凭借足够深度、优质的内容吸引品牌合作,还会联手遥望科技,帮助嘉宾们开启“年轻人农夫市集”农产品带货直播,打破综艺原本传统的To B生意路径,联通长视频综艺与短视频电商助农结合的转化链路,打开节目多元货币化路径的新思路。
立足“三新”,爱奇艺通过《种地吧》不但试图纾解综艺市场当下的问题,也在向外探索内容表达与商业化的新增量。面向这种创新,也希望节目发轫于土地、关注粮食安全的初心,以及面对综艺土地的“精耕细作”,会进一步获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