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成都医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建校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豫皖苏军区开办的卫生干部训练班。2004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
成都医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建校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豫皖苏军区开办的卫生干部训练班。2004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学校移交四川省政府,成为省属高等医学院本科院校。学校于2006年获学士学位授权,201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3年,学校“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四川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新都、天回两个校区,新都校区位于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天回校区位于成都市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总占地面积73.66万㎡。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0300余人。
学校现有11个教学单位,17个本科专业,以医学类专业为主,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有三级甲等直管附属医院1所。现有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3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校内实训场所1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4个。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2012年承担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学校现有教职工801人,其中专任教师575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09人,比例为36.35%;博士学位者112人,比例为19.48%;硕士学位者271人,比例为47.13%,有四川省教学名师4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名、后备人选27名;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医德标兵2人,2名教师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27名;四川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
军队办学历程中,学校以培养军事卫勤人才为目标,为军队输送了大批医药卫生人才。转隶地方后,学校遵循普通高等医学教育规律,根据社会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医药卫生人才。学生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通过率长期居于省属高校前列,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出国家平均水平,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2012-,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荣获西南西北赛区一等奖三次,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决赛、“天堰杯”首届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实验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文章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扎实,受到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连续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院毕业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2012-连续三年每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以上,共计3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4项。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项。《成都医学院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始终遵循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在军队时期,“帮助革命老区通江县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支援黑水县农村卫生工程”等事迹广受好评。转隶后,学校积极通过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产品研发、心理咨询等方式积极服务社会。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校区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快速成立医疗服务队、心理救助队、卫生防疫队、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组建“博爱学校”,安置从汶川漩口中学转移出来的151名师生,附属医院救治重灾区伤员648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附属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2013年芦山“4.20”地震发生后,学校附属医院发挥在军队形成的快速反应优势,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出医疗队,抗震救灾成效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68年风雨兼程,68年拼搏攀登,学校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国家军队和地方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特别讲政治、特别顾大局、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博学博爱、精益求精”的校训,“玉汝与成、至善弘医”的成医精神,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等医学本科院校,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增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成医力量。